当前位置: 育儿网 >  关爱健康 > 心理健康 > 情绪发展

注重精神情绪的自我调控

本文Tag标签:心理健康  

  人的自我情绪、情感、思维等心理活动是可以自觉地、能动地加以控制和调节的。一个人能否始}终保持愉快的精神情绪,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有关。如果控制力水平高,就可以调节自己的情感表达、情绪反应的强度、动机的趋向与取舍、思维方向和过程等,从而有效地维持心理平衡,免于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。

  精神情绪的稳定,对一个人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;喜怒不节,忧患不止,于人体健康极为有害。高尚的道德情操,精神上的较高修养,是保持情绪稳定的基础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心胸开阔,宽以待人,大度处事,不斤斤计较,科学、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、学习和业余生活,有助于情绪的自我调控。

  遇事戒怒,宠辱不惊,是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内容。“怒”是导致众多心身病症的魁首,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。“戒怒”主要应是以理制怒,即虽遇可怒之事,但想到其不良后果,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冲动,控制可能发生的过激情绪。人世沧桑,诸事纷繁,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,对身边发生的任何重大变故,都应做到“宠辱不惊”,淡泊宁静。

  情绪的自我调控,也可通过适当的方式,把积聚、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宣达、发泄出去,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。例如,当遇到不幸、悲痛万分时,不妨大哭一场;遭逢挫折,心情压抑时,可以设法通过急促、强烈、无拘无束地喊叫,将内心的郁积发泄出来;如碰到不顺心的事,心中苦闷、忧愁,不妨找自己诚恳、乐观的朋友或亲人倾诉,从对方的开导、劝告、同情和安慰中得到力量和支持,使消极苦闷的情绪变得豁达、轻松。

  情绪不佳时,听听适宜的音乐,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喜剧,也可使苦闷顿消,精神振奋。所以,在因各种原因出现异常情绪变化时,通过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,借以排遣情思,改变内心情绪的指向性,同样也是调控自我情绪的有效方法。实践证明,通过抚琴、书法、绘画、适当运动等方法,可以排解心中的愁绪,消除精神的紧张,使人心情愉快,精神饱满。

还有疑问吗?请留下您的问题,15分钟内回答您!